价格管制下免税后的效率问题(答友人问)
作者:kmzs 日期:2007-07-23
如果管制指的是限定最高价格的话,效率会提高。如果价格管制指的是公共定价(政府制定一个固定价格),那么免税也不会引起效率改变。
比如一件产品100块时有100个人买假定需求弹性是1,也就是单位弹性,也就是说价格上涨1块,买产品的人少1个(如果弹性高于1,那么价格上涨一块买的人会少很多,即富有弹性,如果弹性低于1,则销售量的减少比价格的上升量要小,即缺乏弹性)。
现在假如政府开始征税,税收是40,那么对企业来说,最佳的定价是120。因为假如税完全让客户承担,那么市场价格变为100+40=140,销量则变为100-40=60,收入是(140-40)×60=6000。而如果完全自己承担,则收入为(100-40)×100=6000。实际上可以求出价格在120时企业的毛利正好最大化,为(120-40)×80=6400。
价格为120的时候,企业收入是6400,政府税收是40×80=3200,总效率是9600,原来的总效率是100×100=10000,两者相减可得税收造成的效率损失是400。
因此如果此时减税,比如从40减到20,那么同理,市场价格应该变为110,总效率是110×90=9900,效率提高了300。
如果价格是由政府限定的,必须为120,那么减税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收入8000,政府税收1600,总效率仍为9600。也就是说,有两千块钱从公共财政转移给了企业,没有造成社会总效率的变化。
理论上就是这样,比如政府限定了汽油的价格,那么减税对效率也没啥作用。假如原油价格上涨,而政府不希望石油产品涨价,那么只要一方面规定油价不变,一方面相应减税,就行了。
比如一件产品100块时有100个人买假定需求弹性是1,也就是单位弹性,也就是说价格上涨1块,买产品的人少1个(如果弹性高于1,那么价格上涨一块买的人会少很多,即富有弹性,如果弹性低于1,则销售量的减少比价格的上升量要小,即缺乏弹性)。
现在假如政府开始征税,税收是40,那么对企业来说,最佳的定价是120。因为假如税完全让客户承担,那么市场价格变为100+40=140,销量则变为100-40=60,收入是(140-40)×60=6000。而如果完全自己承担,则收入为(100-40)×100=6000。实际上可以求出价格在120时企业的毛利正好最大化,为(120-40)×80=6400。
价格为120的时候,企业收入是6400,政府税收是40×80=3200,总效率是9600,原来的总效率是100×100=10000,两者相减可得税收造成的效率损失是400。
因此如果此时减税,比如从40减到20,那么同理,市场价格应该变为110,总效率是110×90=9900,效率提高了300。
如果价格是由政府限定的,必须为120,那么减税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收入8000,政府税收1600,总效率仍为9600。也就是说,有两千块钱从公共财政转移给了企业,没有造成社会总效率的变化。
理论上就是这样,比如政府限定了汽油的价格,那么减税对效率也没啥作用。假如原油价格上涨,而政府不希望石油产品涨价,那么只要一方面规定油价不变,一方面相应减税,就行了。
[本日志由 kmzs 于 2007-07-23 11:13 PM 编辑]






评论: -1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