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且复杂的世界]十二条概要

    人类每每在物理或人文的世界里向前踏出一步后,在获得新的知识以归纳或解释以往看到的现象的同时,我们总是很疑惑地发现,新的理论要么是一种只在更大范围内有效的,可能在未来会被推翻的,不甚完备的假说,要么是观察分析所得到的更深一步的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的进一步原因,或者说这些现象所对应的本质还在更深处。

    因此《确定且复杂的世界》一文,虽然是本人对自己当下的世界观的一个总结,但也不过是从某个角度,在某个层次上进行思考的所感所得。这些思考肯定是有失片面的,而且在一些地方混用了略有差异的词汇,或选择了不太恰当的术语,但是或许仍然多少有些启发作用。

    原文冗长而带有较多细节上地推导或阐述(还有一小半仍是草稿或提纲),提取一些核心内容进行梳理是有必要的。在此对其中大部分主要观点简要概述如下:

1、世界的未来存在确定的结果,人类一定无法准确预测到世界在未来某时刻的精准的状态,但不能由此认为世界有多种结果或可能有或然的结果。

2、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那些看似无关主旨的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与误差往往不可以被完全忽略。它们的累积,会使世界在表象上看起来是极具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但是,由于任何具有偶然性的事物都有几乎无限多的使其不得不发生的诱因,而任何具有随机性的事物不过是相关影响因素过多而使人无法事先预测到其最终的结果。这些诱因或因素中的哪个都不会无理由的出现或不出现,因此世界在未来的状态是确定的,但又是处于世界之中的人类而无法准确预测的。

3、将所发生的任何一个事件作为结果,向上逆推都会得到一个庞大无垠的因果树,这些“树”上的每个枝丫和叶子都是一个导致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或者说绝对意义上的充分条件是不存在的。可以说,所有事件的结果都是由多个条件引致的,这些条件甚至都不是有限可列的,因此能用语言描述的严格的规律是不存在的。世界为逆蕴含关系所充满,随处可见的都是些被称为规律的不完全的“真全称命题”。这也导致许多人只愿意用“趋势”之类模糊的词汇来称呼一些事件中含有的规律性。

4、内因并非是完全内生的因素,它们只是在特定时点静态地观察和分析某物体而得到的。从历史角度动态地来看,内因是历史上各种外生性原因在集聚、融合和抵充、消解后的所得的产物,或者说是历史上种种外因的综合与凝结,而不像听上去的那样是由内部自行产生的,更不是外因的严格对立面。

5、对于某个事件或物体(包括个人或组织等复杂物体),当某个外部事物出现时,它需要先通过由此前的外因所综合凝结成内部状态的过滤和筛选。一些外物会被完全排斥,剩余的会对内部状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强化,或破坏、抵消,最终以复杂的形式构成了此后内部状态,即后续问题的内因。随后的外物(对人来说比如外部物质和信息的摄入)会不会对物体起作用,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会其多大的作用,则在很大程度上由内因──历史上的外因的综合凝结体──来决定。以此循环往复,从而决定了这个物体的现在并影响到它的未来。总之,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个内因都是由一些历史上的外因和当时的各种内因交互影响而成的,并非字面看上去那样像是完全内生的。

6、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历史上的外因的综合凝结和内化,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和演变。经济因素亦是要通过一种内化的外因而起作用的,这种内化的外因就是作为生物体的人的个体,在孕生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物的欲望。文化与经济因素之间也会彼此的影响,这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从马克思的视角来看,这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但应该不仅限于此。

7、任何物体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这并不是说从虚无中会诞生物质,而是说任何物体都是由本不属于它的外来因子,以或简单或复杂的形式物组合或结合而成的。

8、从无到有的过程,准确地说是个从非到是的过程。非与是之间的分水岭往往不甚明确,这一般而言也是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分水岭。在这个分水岭前的许多因素,对其后的状况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假说:越早出现的外部因素对物体通常有越本质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最初的基因决定将诞生的是一只猴子的话,即使在怀胎时和诞生后摄入的物质对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改善作用再大,即使进行再好的胎教和出生后的教育,这个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人的智慧。

9、作为个体的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非到是的形成阶段,并继续发展。构成人体的每个分子、每个基因都不不是人体中内生的,它们来源于外界,前者还会通过新陈代谢而与外界交换。影响人的思想的形成的每条信息也都来自于外部,且会互相影响,互相增强,或者互相抵消。各种物体的性质和人的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主要受外物的影响,这些外部事物在为人所遇见前(事)或要进入人体前(物)是外因,在影响发生后则由综合凝结而内化,转换为了内因。

10、与其说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性格、思想、意识等)是被基因和环境所决定的,不如说是被体质和信息所决定的。由于体质的决定因素可以归结为基因和摄入物两者。因此可以说人的精神世界是由基因、摄入物和所接触到的信息这三类外物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1)来自父母的基因,几乎是最早出现的外因,对大脑和身体状况有显著的决定性影响。其中,对大脑组织结构的决定性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等功能和人智力水平。而大脑功能(比如大脑的各个部分分泌的各种激素和脑髓液的能力等)及受大脑功能决定的智力水平等都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性格和思维方式。而基因对身体其他系统的体质的决定性作用,则会逐渐地间接地对人的心理、性格等产生影响。

2)在出生前从母体摄入的各种物质(严格地说,还应该包含配子本身提供的少量物质),和出生后从外界摄入的各种物质,不但对身体发育产生影响,对大脑、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因而会对来自基因的决定性因素予以增强或抵消,从而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3)人在未出生之前就会先产生意识并通过尚未发育完全的器官获取一些信息。随后,人的每时每刻(可能除了少数深度休克状态之外)都在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外部因素)依照其被人所感知的先后顺序进行内化,与当时人的思想意识相互增强、融合、抵消或被排斥,最终或大或小的对人的精神世界施予了影响。

总之,精神世界从产生之初就受物质世界(基因、构成身体的各种物质──当然都源于外部)的影响和控制,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还要不停地受外部信息的强化或扰动。

11、要改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就要施予足够强烈的外部刺激,以抗衡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由以往的外因逐渐综合凝结而成的精神世界。因此,改变一个人的某个行为的成本可能非常高。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去思考和寻找对其有效的刺激,并予以施行。如果这种成本超出可接受的阀值,人又无法改变自己去适应和接受对方,那么人们可能会放弃改变他人,而采取更激进的策略:对于自己的合作者(比如同事、情侣、配偶等),将设法予以弃离或更换;对于对手和敌人,则甚至会设法干脆将其消灭。

12、人作为一种高级而复杂的生命体,存在主观能动性是毋容置疑的。但从上述各点可知,所谓的人的主观状况并非是一种纯粹的内生的主观,而是受历史上的外部因素决定的主观,即受从两个配子结合开始至今的整个历史时期内,经历的各种事和摄入的各种物所决定的主观。因而作为个人,其主观能动性是受限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有限性,如何认识自我和突破自我才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此概要着笔于2010年3月中旬,初定于2010年8月11日)



[本日志由 kmzs 于 2011-02-11 10:48 P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科学哲学 心理学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11 | 查看次数: 14459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支持Gravatar头像.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50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