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制的背后是对“差生”的歧视

观点概述:高级中学通常会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并将教学水平最高的教师集中于最好的几个班级中,这是一种有悖公平的歧视性做法,是现行招考体制所带来的一种副作用。

中学,尤其是高级中学里,按成绩分快慢班的状况非常普遍。每个年级通常会有一到两个快班,又称好班、重点班或直升班,剩下的均为普通班,其中重点班的人数一般占年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惯例,但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的歧视性做法。

分班制为成绩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它的的目的并不仅在与此,而主要在于将更好的教师资源提供给重点班,让普通班那些在成绩上缺乏优势的学生配着教学水平不够突出的老师去一起自生自灭。这是一种性质恶劣的公开化的歧视行为,完全有悖于公平原则。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是一种人身不公——对每个人给与不同的待遇。从经济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种市场不公——对支付相同费用的人给与不同质量的服务。

前一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海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个高三重点班的学生和家长们,竟然为了某一个学科的老师的教学水平相比同样教这个班的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有所不足,而与校方争执不休。那位老师已经连续带过几届高三普通班,并未有学生反映其教学能力或方法有什么严重问题,只是由于同学科组的一位资深的老教师退休,他才开始改带重点班。随高考临近,争吵逐渐升级,家长们竟然扬言要考后集体上访控告学校。难道“好班必须要配最好的老师”被写入什么法律了?最终,校方让步,取消了那名教师本学期剩余的教学工作,令其回家临时“待业”,并更换了另一位老师来负责这个班级考前最后几周的复习课程。由此可见,大家对这种歧视性的做法不但习以为常,而且还广泛认可,将其作为理所应当的行径。

那么这种歧视性做法是由于什么而产生的呢?可能有人会觉得采用这种按成绩分班并将教学资源向快班倾斜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高升学率。我觉得这最多不过是个次要的间接原因。广义的升学率中通常包括两个比拼指标。其一是升入高一级的普通学校的学生比例,这里的“普通学校是”指专科和职业技术类以外的学校,这个比例即狭义的升学率。其二是升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的比率,即重点率,对高中而言,这个比例也被称为一本率。此外还有一个叫做一本达线率的指标,是一本率的毛值。对于本地区最优秀的几所学校,它们可能还要互相比较另一个指标──升入公认的最顶级的几所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的比例。但是在许多学校中,统计入上述任意一个指标范围的学生的总数都大于甚至远大于重点班的学生人数。上海考生的一本录取率显然也远高于20%。因而这种歧视性做法与升学率或许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不可否认还有其他一些诱导因素,但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的一种负外部性,或者说副作用,因此其直接原因是学生所具有的择校权利。这种双向选择制度通过升学考填报志愿,免试保送或自主推荐等充分体现出来。双向选择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择校权,那么许多高级中学为了升学率、名声之类的绩效必然需要为这些学生提供“优待”,以吸引他们选择本校而不是更好一些的学校。比如,对一些前来参加学校自主推荐测试的优秀学生,给予如果在中考时填报并考入该校,保证能进入重点班的承诺。而直升班这个别称也就是由于它是保送生的云集之地而得名的。一旦有学校采用这种歧视性的分班制,其他学校就受到了这种从道德上看是不正当的生源方面的竞争,而不得不去仿效。道德上的不正当,只要不上升为政策乃至法律的不正当,就可以为之,以至于大行其道,“风靡”全国,现在则习惯成自然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海的初级中学并没有都采取这种“差生”歧视的分班制度,即便有分班也不完全是按成绩来分的,而主要是在普通班之外设立了科技、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特色班。这是因为从1997年开始,上海的初中生便以就近入学为主,大幅降低了学生择校的余地。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外,采用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是无可厚非的,其本身也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总体上是公平有效的。但正像市场经济制度具有负的外部性,或称市场失灵(比如为了经济利益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一样,教育制度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负外部性。依成绩分班来因材施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以分班结果为接口,故意将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集中在少数几个班级,这是有悖于“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的。由于智力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要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无法做到,但至少要尽可能地确保过程公平,而这种歧视性的教师分配方案,显然对促进过程公平不利。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取消学生的择校权,而且总体看来这种择校权是利大于弊的。避免市场失灵需要依靠政府监管,应对招生制度的外部性也一样。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注意到现行招生制度带来的副作用,采用一些手段抑制学校的错误做法。这既可以使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能真正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评价口碑和设备设施等软硬件的情况为依据,而不是以能否进入好班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又可以避免类似的甚至更严重的事件再次发生,使校园更加和谐。


[本日志由 kmzs 于 2010-07-11 01:05 A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4296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支持Gravatar头像.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50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关闭